虚拟仿真视域下的《人体血液循环》教学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节南京外国语河西分校初中部徐婷老师《人体的血液循环-血管》新授课。本次课程在“VR/AR技术,让初中生物课更有趣味”的主题下开展,旨在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优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新技术与学科更深入的融合,提升中学生物学科课…
继续看更多今天给大家分享一节南京外国语河西分校初中部徐婷老师《人体的血液循环-血管》新授课。本次课程在“VR/AR技术,让初中生物课更有趣味”的主题下开展,旨在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优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新技术与学科更深入的融合,提升中学生物学科课…
继续看更多矩道物理虚拟实验室平台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用生动形象的虚拟实验资源打破常规教学视域限制,以虚补实,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点动态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受力分析——平衡问题1受力分…
继续看更多矩道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用生动形象的仿真实验资源打破常规教学视域限制,以虚补实,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点动态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机械运动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研究两物体能否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的问题。真空…
继续看更多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来自南京市教研室的“基于VR运用的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专题研究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推动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科学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科学课程学习,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更有效地将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月相的变化》 课上,来自琅琊路小…
继续看更多今天给大家分享一节南京雨花台中学初中部刁蓉老师的《人体的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本次课程结合“VR/AR技术,让初中生物课更有趣味”的主题,旨在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提升中学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 …
继续看更多2022年11月1日,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突出强调虚拟现实在教育应用场景中的作用: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强化与各类虚拟物品、复杂现象与抽象概念的互动实操,推动教学模式向自主体验升级…
继续看更多VR 2022年11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简称“华二”)举行十周年校庆教学展示活动之“双新”背景下生物学科初、高中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基于矩道高中生物VR/3D虚拟仿真实验室,高中部何灿老师开设项目式学习示范课——《分离纯化海洋中的红酵母》,示范课顺利开…
继续看更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核心概念5为“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该核心概念的学习涉及“结构与功能”和“系统与模型”两个跨学科概念。 矩道小学科学XR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打破常规教学视域限制,以虚补实,同时助力跨学科融合、实现高…
继续看更多1政策支持《教育部2022年工要点》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探索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 2022年11月1日,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继续看更多新课标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核心概念2为“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其包含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学习内容。本文借助矩道小学科学实验室软件展示物态变化,用虚拟仿真打破常规教学视域限制,以虚补实,实现高效能的“教与学”,助推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继续看更多力学: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界物质有多种层次,从宇观的宇宙体系,宏观的天体和常规物体,细观的颗粒、纤维、晶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通常理解的力学以研究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对象为主。但由于学科的互相渗透,有时也涉及宇观或细观甚至微观各层次中…
继续看更多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矩道科技”引言本课程需掌握金属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主要物理性质,掌握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酸等物质反应的情况,掌握焰色反应的原理及操作等。本课程借助矩道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研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继续看更多